[南開大學]《微觀經濟學》19秋期末考核
日期:2020/4/3  來源:本站  點擊數:
一、單選題 (共 20 道試題,共 40 分)
1.某個廠商的一項經濟活動對其他廠商產生的有利影響,我們把這種行為稱作()
A.生產的外部經濟
B.生產的外部不經濟
C.消費的外部經濟
D.消費的外部不經濟
A
2.某廠商生產5件衣服的總成本為1500元,其中廠商的機器折舊為500元,工人工資及原材料費用為1000元,那么平均可變成本為()
A.500
B.300
C.200
D.100
C
3.某企業生產的商品價格為12元,平均成本為11元,平均可變成本為8元,則該企業在短期內()
A.繼續生產但虧損
B.繼續生產且存在利潤
C.停止生產且虧損
D.停止生產且不虧損
B
4.在下列價格彈性的表達中,正確的是()
A.需求量變動對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
B.需求的變動量除以價格的變動量
C.價格的變動量除以需求的變動量
D.價格變動的絕對值對需求量變動的絕對值的影響
A
5.如果等成本曲線圍繞它與縱軸Y的交點逆時針轉動,那么將意味著()
A.生產要素Y的價格下降了
B.生產要素Y的價格上升了
C.生產要素X的價格下降了
D.生產要素X的價格上升了
C
6.整個需求曲線向右上方移動,表明()
A.需求增加
B.需求減少
C.價格提高
D.價格下降
A
7.收益是指()
A.成本加利潤
B.成本
C.利潤減成本
D.利潤
A
8.為了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政府對競爭性行業廠商的壟斷行為()
A.有條件地加以支持的
B.是限制的
C.是提倡的
D.不管的
B
9.關于實現消費者均衡的條件,不正確的是()
A.基數效用論與序數效用論的均衡條件實質上是相同的
B.均衡狀態下,消費者增加一種商品的數量所帶來的效用增加量必定大于減少的另一種商品所帶來的效用減少量
C.在基數效用論下,商品的邊際效用之比等于其價格之比
D.在基數效用論下,兩種商品的邊際替代率等于其價格之比
B
10.總效用曲線達到頂點時()
A.邊際效用曲線達到最大點
B.邊際效用為零
C.邊際效用為負
D.邊際效用為正
B
11.假定某企業全部成本函數為TC=30000+5Q-Q2,Q為產出數量。那么TFC總不變成本為 ()
A.5Q-Q2
B.5-Q
C.30000/Q
D.30000
D
12.邊際成本與平均成本的關系是()
A.邊際成本小于平均成本,邊際成本下降
B.邊際成本小于平均成本,平均成本上升
C.邊際成本大于平均成本,邊際成本下降
D.邊際成本大于平均成本,平均成本上升
D
13.等成本曲線平行向外移動表明()
A.生產要素的價格按相同比例提高了
B.生產要素的價格按不同比例提高了
C.成本增加了
D.產量提高了
C
14.平均成本等于()
A.平均固定成本與平均邊際成本之和
B.平均固定成本與平均總成本之和
C.平均固定成本與平均可變成本之和
D.平均可變成本與平均總成本之和
C
15.在完全競爭市場上,土地的需求曲線與供給曲線分別是()
A.水平垂直
B.向左下方傾斜,向右下方傾斜
C.向右下方傾斜,垂直于數量軸
D.向右下方傾斜,向左下方傾斜
C
16.預算線上的表明()
A.預算支出條件下的最大可能數量組合
B.狀態不可能確定
C.沒有用完預算支出
D.處于均衡狀態
B
17.在完全壟斷市場上,廠商數量是()
A.無數家
B.二家
C.三家
D.一家
D
18.假設某商品的需求曲線為Q=3-2P,市場上該商品的均衡價格為4,那么,當需求曲線變為Q=5-2P后,均衡價格將()
A.等于4
B.小于或等于4
C.小于4
D.大于4
D
19.序數效用論認為,商品效用的大小()
A.可以比較
B.取決于它的使用價值
C.取決于它的價格
D.不可比較
D
20.在完全競爭的情況下,需求曲線與平均成本曲線相切點是()
A.某行業的廠商數目不再變化的條件
B.廠商在長期內要得到最大利潤的條件
C.廠商在長期內虧損最小的條件
D.廠商在短期內要得到最大利潤的充要條件
A
二、多選題 (共 5 道試題,共 10 分)
21.生產要素的需求是一種()
A.聯合需求
B.直接需求
C.派生需求
D.最終產品的需求
E.引致需求
ACE
22.隨著產量的增加,廠商的平均固定成本()
A.遞減
B.趨向于零
C.等于0
D.大于0
E.先減后增
AD
23.影響供給量的因素有()
A.質量
B.自然條件
C.政府的政策
D.成本
E.價格
BCDE
24.在虧損狀態下,廠商繼續生產的條件是()
A.P>SAVC
B.P=SAVC
C.P=SAFC
D.P<SAVC
E.P<SAFC
B
25.邊際成本與平均成本的關系是()
A.邊際成本小于平均成本,邊際成本下降
B.邊際成本小于平均成本,平均成本下降
C.邊際成本小于平均成本,平均成本上升
D.邊際成本大于平均成本,邊際成本上升
E.邊際成本大于平均成本,平均成本上升
BDE
三、判斷題 (共 10 道試題,共 20 分)
26.市場機制總是可以使資源得到最有效的配置。
F
27.市場需求曲線是由所有消費者的個人需求曲線在豎直方向加總得到的。
F
28.基尼系數越大,表明收入分配越不平等。
T
29.土地的供給曲線是一條垂直于橫軸的直線,這是因為土地供給是不變的。
T
30.存在外部不經濟時,社會邊際成本高于價格。
T
31.當某完全競爭廠商使用勞動要素達一定量時的VMP=500元,而w=450元,該廠商應減少勞動的使用量。
F
A.生產的外部經濟
B.生產的外部不經濟
C.消費的外部經濟
D.消費的外部不經濟
A
2.某廠商生產5件衣服的總成本為1500元,其中廠商的機器折舊為500元,工人工資及原材料費用為1000元,那么平均可變成本為()
A.500
B.300
C.200
D.100
C
3.某企業生產的商品價格為12元,平均成本為11元,平均可變成本為8元,則該企業在短期內()
A.繼續生產但虧損
B.繼續生產且存在利潤
C.停止生產且虧損
D.停止生產且不虧損
B
4.在下列價格彈性的表達中,正確的是()
A.需求量變動對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
B.需求的變動量除以價格的變動量
C.價格的變動量除以需求的變動量
D.價格變動的絕對值對需求量變動的絕對值的影響
A
5.如果等成本曲線圍繞它與縱軸Y的交點逆時針轉動,那么將意味著()
A.生產要素Y的價格下降了
B.生產要素Y的價格上升了
C.生產要素X的價格下降了
D.生產要素X的價格上升了
C
6.整個需求曲線向右上方移動,表明()
A.需求增加
B.需求減少
C.價格提高
D.價格下降
A
7.收益是指()
A.成本加利潤
B.成本
C.利潤減成本
D.利潤
A
8.為了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政府對競爭性行業廠商的壟斷行為()
A.有條件地加以支持的
B.是限制的
C.是提倡的
D.不管的
B
9.關于實現消費者均衡的條件,不正確的是()
A.基數效用論與序數效用論的均衡條件實質上是相同的
B.均衡狀態下,消費者增加一種商品的數量所帶來的效用增加量必定大于減少的另一種商品所帶來的效用減少量
C.在基數效用論下,商品的邊際效用之比等于其價格之比
D.在基數效用論下,兩種商品的邊際替代率等于其價格之比
B
10.總效用曲線達到頂點時()
A.邊際效用曲線達到最大點
B.邊際效用為零
C.邊際效用為負
D.邊際效用為正
B
11.假定某企業全部成本函數為TC=30000+5Q-Q2,Q為產出數量。那么TFC總不變成本為 ()
A.5Q-Q2
B.5-Q
C.30000/Q
D.30000
D
12.邊際成本與平均成本的關系是()
A.邊際成本小于平均成本,邊際成本下降
B.邊際成本小于平均成本,平均成本上升
C.邊際成本大于平均成本,邊際成本下降
D.邊際成本大于平均成本,平均成本上升
D
13.等成本曲線平行向外移動表明()
A.生產要素的價格按相同比例提高了
B.生產要素的價格按不同比例提高了
C.成本增加了
D.產量提高了
C
14.平均成本等于()
A.平均固定成本與平均邊際成本之和
B.平均固定成本與平均總成本之和
C.平均固定成本與平均可變成本之和
D.平均可變成本與平均總成本之和
C
15.在完全競爭市場上,土地的需求曲線與供給曲線分別是()
A.水平垂直
B.向左下方傾斜,向右下方傾斜
C.向右下方傾斜,垂直于數量軸
D.向右下方傾斜,向左下方傾斜
C
16.預算線上的表明()
A.預算支出條件下的最大可能數量組合
B.狀態不可能確定
C.沒有用完預算支出
D.處于均衡狀態
B
17.在完全壟斷市場上,廠商數量是()
A.無數家
B.二家
C.三家
D.一家
D
18.假設某商品的需求曲線為Q=3-2P,市場上該商品的均衡價格為4,那么,當需求曲線變為Q=5-2P后,均衡價格將()
A.等于4
B.小于或等于4
C.小于4
D.大于4
D
19.序數效用論認為,商品效用的大小()
A.可以比較
B.取決于它的使用價值
C.取決于它的價格
D.不可比較
D
20.在完全競爭的情況下,需求曲線與平均成本曲線相切點是()
A.某行業的廠商數目不再變化的條件
B.廠商在長期內要得到最大利潤的條件
C.廠商在長期內虧損最小的條件
D.廠商在短期內要得到最大利潤的充要條件
A
二、多選題 (共 5 道試題,共 10 分)
21.生產要素的需求是一種()
A.聯合需求
B.直接需求
C.派生需求
D.最終產品的需求
E.引致需求
ACE
22.隨著產量的增加,廠商的平均固定成本()
A.遞減
B.趨向于零
C.等于0
D.大于0
E.先減后增
AD
23.影響供給量的因素有()
A.質量
B.自然條件
C.政府的政策
D.成本
E.價格
BCDE
24.在虧損狀態下,廠商繼續生產的條件是()
A.P>SAVC
B.P=SAVC
C.P=SAFC
D.P<SAVC
E.P<SAFC
B
25.邊際成本與平均成本的關系是()
A.邊際成本小于平均成本,邊際成本下降
B.邊際成本小于平均成本,平均成本下降
C.邊際成本小于平均成本,平均成本上升
D.邊際成本大于平均成本,邊際成本上升
E.邊際成本大于平均成本,平均成本上升
BDE
三、判斷題 (共 10 道試題,共 20 分)
26.市場機制總是可以使資源得到最有效的配置。
F
27.市場需求曲線是由所有消費者的個人需求曲線在豎直方向加總得到的。
F
28.基尼系數越大,表明收入分配越不平等。
T
29.土地的供給曲線是一條垂直于橫軸的直線,這是因為土地供給是不變的。
T
30.存在外部不經濟時,社會邊際成本高于價格。
T
31.當某完全競爭廠商使用勞動要素達一定量時的VMP=500元,而w=450元,該廠商應減少勞動的使用量。
F
32.一級價格歧視下,壟斷廠商剝奪了全部的消費者剩余,因此壟斷廠商的資源配置是沒有效率的。
F
33.在生產理論中長期和短期的劃分取決于可是否調整產量。
F
34.若企業經濟利潤為零,就是收支相抵。
T
35.完全競爭廠商實現短期均衡時,SMC曲線與AVC曲線的交點稱為停止營業點。
T
四、計算題 (共 1 道試題,共 5 分)
36.已知某人月收入為1200元,全部花費在X和Y兩種商品上,他的效用函數為U=XY,X的價格為20元,Y的價格為30元。求:
(1)為獲得最大效用,他購買的X和Y各為多少?
(2)貨幣的邊際效用和他獲得的總效用各為多少?
(3)假如X的價格提高44%,Y的價格不變,為保持原有的效用水平,他的收入必須增加多少?
(1)根據U=XY分別對X、Y求偏導。
X的邊際效用:MU=Y
Y的邊際效用:MU=X
邊際替代率:MRSxy= MUx/MUy=Y/X
消費者均衡條件得MUx/Px=MUy/Py,其中Px=20,Py=30,故為Y/20=X/30
根據收入公式:20X+30Y=1200
得X=30,Y=20
F
33.在生產理論中長期和短期的劃分取決于可是否調整產量。
F
34.若企業經濟利潤為零,就是收支相抵。
T
35.完全競爭廠商實現短期均衡時,SMC曲線與AVC曲線的交點稱為停止營業點。
T
四、計算題 (共 1 道試題,共 5 分)
36.已知某人月收入為1200元,全部花費在X和Y兩種商品上,他的效用函數為U=XY,X的價格為20元,Y的價格為30元。求:
(1)為獲得最大效用,他購買的X和Y各為多少?
(2)貨幣的邊際效用和他獲得的總效用各為多少?
(3)假如X的價格提高44%,Y的價格不變,為保持原有的效用水平,他的收入必須增加多少?
(1)根據U=XY分別對X、Y求偏導。
X的邊際效用:MU=Y
Y的邊際效用:MU=X
邊際替代率:MRSxy= MUx/MUy=Y/X
消費者均衡條件得MUx/Px=MUy/Py,其中Px=20,Py=30,故為Y/20=X/30
根據收入公式:20X+30Y=1200
得X=30,Y=20
?(2)∵ MU x =∂U/∂x=Y=20, Px =20
∴貨幣邊際效用λ = MUx /Px =Y/Px =20/20=1
總效用 TU=XY=30 × 20=600
(3)px=20+20*44%=28.8,MUx/Px=MUy/Py
Y/28.8=X/30
由題意克制U=XY=600
Y/28.8=X/30
(3)px=20+20*44%=28.8,MUx/Px=MUy/Py
Y/28.8=X/30
由題意克制U=XY=600
Y/28.8=X/30
xy=600
得出結果:X=25,Y=24.
將其代入預算方程M=28.8×25+30×24=1440元
ΔM=1440-1200=240元
因此,為保持原有的效用水平,收入必須增加240元
得出結果:X=25,Y=24.
將其代入預算方程M=28.8×25+30×24=1440元
ΔM=1440-1200=240元
因此,為保持原有的效用水平,收入必須增加240元
五、簡答題 (共 1 道試題,共 5 分)
37.簡述生產可能性曲線為什么向右下方傾斜?為什么向右上方凸出?
第一,生產可能性曲線向右下方傾斜是因為,在最優產出組合中,兩種最優產出的變化是相反的:一種產出的增加必然伴隨著另一種產出的減少.
第二,生產可能性曲線向右上方凸出是因為要素的邊際報酬遞減.
六、名詞解釋 (共 4 道試題,共 20 分)
38.需求的價格彈性
表示需求量對價格變動反應程度的指標。彈性系數(需求的價格彈性系數=Ep)等于需求量變動百分比除以價格變動的百分比。具體計算百分比時,分子取新老需求量的平均數,分母取新老價格的平均數,不計負號。參見有價格彈性的需求、非價格彈性的需求和單位彈性的需求。
39.二級價格歧視
二級價格歧視是指壟斷廠商按不同的價格出售不同單位的產品,但是購買相同數量產品的每個人都支付相同的價格。一個壟斷的賣方還可以根據買方購買量的不同,收取不同的價格。比如,電信公司對客戶每月上網時間的不同,收取不同的價格,對于使用量小的客戶,收取較高的價格;對于使用量大的客戶,收取較低的價格。壟斷賣方通過這種方式把買方的一部分消費者剩余據為己有。因此,不是不同的人之間,而是不同的產量之間存在價格歧視。二級價格歧視也稱作非線性定價。
40.邊際技術替代率遞減規律
邊際技術替代率遞減規律是指在保持產量不變的條件下,隨著一種生產要素數量的增加,每增加一單位該要素所替代的另外一種要素的數量是逐漸減少的,即一種要素對另外一種要素的邊際技術替代率隨該要素增加而遞減。
41.消費者剩余
消費者剩余又稱為消費者的凈收益,是指買者的支付意愿減去買者的實際支付量。消費者剩余衡量了買者自己感覺到所獲得的額外利益。簡單地說,就是買者賣者都希望從市場活動中獲得收益。